服务热线:0514-87200089 | 加入收藏 关注官方微博

更多»下载专区

 热点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梁祝》作曲者谱出《东渡》曲

发表时间:2010-10-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扬州网讯
      下个月,日本东大寺里的鉴真像将回到家乡扬州“省亲”。唐代的高僧鉴真,从扬州出发,弘法东瀛的故事,是佛教文化中的经典,他本人也成为了中日友谊的使者。为了纪念这位高僧的回家之旅,曾谱写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国内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应邀作了一曲《东渡》。昨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何占豪位于上海的家中,先听为快。

  听 曲

  三大篇章重现东渡路

  随着轻柔的慢板前奏,《东渡》的音乐徐徐展开。

  第一篇章由“缅怀”和“鉴真大师”两个主题组成。引子很短,却扣人心弦,听者仿佛走进了大明寺的庄严肃穆之中,看到了大师东去的背影。合唱队轻缓的和声,表达着今人对大师的景仰。随后,古筝的音乐奏响,鉴真大师的形象慢慢浮现。随着音符的高低起伏,大师时而虔诚庄重,时而和蔼可亲,一个更为真实的大师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

  第二篇章的开篇就是快板。在古筝乐队和钢琴的动力性节奏衬托下,主奏筝奏出了富有朝气的“东渡”主题。欢快的音乐里,仿佛看见鉴真大师站在海边,遥望东瀛。跳跃的音符,透露出意气风发的快乐。然而,随着筝音一转,风大浪急,鉴真大师的一叶扁舟,在海浪中被撕裂开来。这时,音乐逐渐慢了下来,鉴真大师失去僧友、双目失明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样的沉重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东渡”主题乐继续展开,众僧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呼之欲出。多次强烈节奏型音调,体现了航程中的艰苦,也把乐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第三篇章再现“缅怀”主题。众僧克服困难、胜利在望的激动,在广板的节奏中渲染开来。男女声同唱“鉴真东渡”的欢快,迅速感染了听者。等到鉴真顺利登上彼岸,音乐忽然华美起来。先是扬州风情的《拔根芦柴花》的小调,随即接上日本的《北国之春》和《樱花》,再接上佛教音乐,立刻展现出自扬州的僧侣和日本的民众同欢共乐的盛大场景。最后,在由郭沫若诗词《鉴真东渡》谱成的混声四部合唱中,协奏曲达到了最高潮。

  意 图

  将鉴真还原成一个人

  “接到这样的一个主题,我一直在想,应该如何还原大师的形象。”何占豪说,“最终,我还是将鉴真还原成一个人的形象。尽管他在佛教中是无比光辉的,但他在庄严肃穆的同时,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这样的情绪贯穿在他创作的过程中。正因为鉴真也是一名凡人,就会有各种情绪的变化。如开始时今人们寄托的淡淡哀思,到即将前行时的乐观、遇到波折时的沉痛,再到胜利在望时的喜悦、最后时刻的歌颂激昂。正因为整支协奏曲有了灵魂,所以才能用音乐刻画出鲜明的形象,让整支曲子高潮迭起。

  何占豪说,整支协奏曲,他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谱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因为鉴真大师的故乡在扬州,扬州又是闻名全国的古筝之乡,所以他特别选择用古筝来形容人物的心理历程。在创作过程中,最让他觉得激情澎湃之处,就是他想象鉴真克服各种困难、胜利在望的一段。因为体悟较深,因此几乎一气呵成,自己也深受感动。“一支好的曲子,只有先感动作曲者本身,才能感动听众。”

  “本来要在郭沫若的词后面加上四个字:伟哉!鉴真!”何占豪说,“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整支乐曲都已经体现出我要表达出的这个主题来了。”

  反 响

  曲子再现鉴真不朽传奇

  何占豪一直说,他能够顺利谱写完这首曲子,也受到了扬州大明寺住持能修的感染。“能修非常崇敬鉴真,提到他就非常虔诚。”能修也在昨日听了这首《东渡》,并感叹说,听完发现曲子完美表现了深刻的内涵,十分打动人心。《东渡》的完成,将促使鉴真精神在今人当中继续继承和发扬。

  扬州资深音乐家戈弘认为,这首曲子的结构非常流畅,体现出一流作曲家的深厚功底,而且操作性也很强。相信通过古筝的演奏,必定能够再现鉴真大师的不朽传奇。

  特派记者 王鑫 上海报道

  何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