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4-87200089 | 加入收藏 关注官方微博

更多»下载专区

 热点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楚匠饶巧思琴筝多巧音—— 扬州筝史上代有筝人,名家辈出

发表时间:2014-11-04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 管世俊

        筝,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称瑶筝、银筝、清筝等。

        当代扬州,古筝繁盛,世人皆知。一时间“遍地弹筝人,刳筝逾百家”,影响波及海内外。然而,对于历史上扬州古筝艺术发展的状态,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史籍中关于扬州古筝的记载甚少,其渊源及发展脉络不清,并因此得出结论:“扬州无筝史”。其实,史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扬州筝至迟兴于唐代,应是毋庸置疑的。

4.jpg


       秦汉

      —— 秦筝新声妙入神

       关于古筝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后夔创制说”、“钟子授筝说”、“分瑟为筝说”、“蒙恬造筝说”、“京房造筝说”、“筑为筝源说”、“筝瑟同源说”等等,多为传说或推测,无从一一查考。

6.jpg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故亦称“秦筝”。初时,筝只流行于民间,“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至东汉末,秦筝以其清新美妙的音乐倾倒了无数诗人骚客。

       扬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汉、唐、清三度繁盛,文化昌明、经济繁荣是其重要特征。由此推断,公元前的汉代扬州,秦筝流行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唐代

       ——细筝谁继薛琼琼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秋,隋炀帝首次乘龙舟由洛阳下扬州,并作诗《泛龙舟》云:“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并命乐工白明达为其谱曲演唱。后此曲传入日本,在日本著名音乐家腾原师长编撰的《仁智要录》中,就有筝曲《泛龙舟》。这说明了隋时扬州已有筝乐。

    2.jpg       

       唐代,秦筝广泛流传,形成了秦派、西秦派、魏派和楚派。扬州自古称楚地,为楚筝的发祥地之一。唐人诗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有着滋生和传播琴筝艺术极为丰厚的土壤。扬州筝至迟兴于唐代,是毋庸置疑的。

       唐代扬州有一位奇女子,名叫薛琼琼,她歌、诗、乐、舞样样出色,尤擅古筝,指法得著名筝家郝善素真传,于是被选入长安宫中任抚筝供奉,被称为“开元第一筝手”。她筝艺高超,在唐、宋、元、明的文学作品中屡见记载,如宋人晁元礼《浣溪沙》云:“瑶珮空传张好好,细筝谁继薛琼琼”。元人曾瑞《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云:“薛琼琼有宿缘仙世期,崔怀宝花园中成匹配。”明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云:“崔郎相供薛琼琼。”虽说薛琼琼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已无从查考,但其无疑已成为扬州古代筝手的化身。

       唐代还有一位名叫李周的扬州筝家,他七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就中十三弦最妙”,所弹筝声,如雁飞,如蝉鸣,如叶落,如风生,以至“李周弹筝听不足”、“满座好风生拂拂”。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寓居扬州,对扬州筝女的技艺颇为欣赏,以致后来在江西偶闻扬州商女的筝韵,情绪所至,作诗以寄:“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夜闻商人船中筝》)可见,唐代扬州古筝艺人技艺高超,声名远播。

       而扬州刳(编者注:音kū,指从中间剖空)筝业的华美繁盛,可与筝乐同辉。早在唐代,扬州刳筝就很有名,诗人白居易曾慕名向时为扬州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索要扬州制古筝一台,并著诗曰:“楚匠饶巧思,琴筝多巧音。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得后,又作《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牛僧孺的字)见寄二十四韵》诗。由此也可证唐代扬州古筝制作之盛。

     宋元

      —— 沈生弹筝为“绝艺”

       宋元时期,扬州几遭战火涂炭,“歌吹胜地”的民间筝业亦受到重创。这期间,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继起,以扬州为代表的楚筝一度暗淡,然扬州筝并未中断传承。

5.jpg    8.jpg

       宋代,欧阳修、苏轼都曾于扬州做官,两人都爱听古筝演奏。欧阳修曾作诗《李留后家闻筝》云:“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绵蛮巧转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苏轼也在《江城子》中云:“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想扬州的筝人也断不会令两位文坛巨匠失望的。

       这一时期的扬州筝家,要数沈生。元人张翥在《声声慢·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浣溪沙》求赋》中称沈生弹筝为“绝艺”,其筝音“似秦关雁度,楚树蝉鸣”。张翥是一位擅长乐府的词人,被称为“元代词宗”,他为筝妓、歌妓、琵琶女等乐工写词甚多,由于时势艰难,所写曲词多显哀婉,如同他为沈生作词中所云:“金銮学士,天上归来,兰舟小驻芜城。供奉新词,几度惯赋鸣筝。相逢沈郎绝艺,为尊前、细写余情。问何似,似秦关雁度,楚树蝉鸣。  我亦从来多感,但登山临水,慷慨愁生。一曲哀弹,只遣髯变魂惊。行期买花载酒,趁秋高、月朗风清。须尽醉,听江头、肠断数声。”这也奠定了那个时期扬州筝的风格。

      明清

       ——弹筝弄曲为时风

       明清时期,扬州筝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中描述道:“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弹筝。”清乾隆时期,瘦西湖风景区形成,画舫文化日益兴盛,“年年断肠玉箫声,檀板红牙小部筝。”人们泛舟湖上,观湖光山色,听琴筝莺歌,赏衣香人影。一时间,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有一位以“二分明月女子”自诩的扬州筝女陈素素作《述怀》诗云:“妾非农家女,少小在芜城。十三学刺绣,十五学弹筝。”弹筝弄曲,时为扬州女子的一种风尚。1.jpg

    明末清初,广陵琴派声名鹊起。而广陵琴派的兴起也使扬州筝颇多受益,一些著名琴人同时也是筝人,他们将许多广陵琴曲改编成扬州筝曲,又以“音随意走,意与妙和”的演奏风格滋润扬州筝,推动其向高雅的方向发展。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但扬州筝界繁盛,一如往昔。20世纪初,著名古琴家孙绍陶先生首创成立了广陵琴社,该社不仅有琴乐,而且有筝乐。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民族音乐家史荫美先生加盟广陵琴社,他笙箫管笛、琴筝琵琶,无所不能,尤精琴筝。史先生再传弟子曹正、赵学诗、王剑飞。赵学诗于仪征收徒授艺。

      现当代

        —— 扬州琴筝声日盛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制筝业虽未形成气候,但并未淹没。1962年4月,扬州市文化处和扬州市文联还联合编印了《怎样弹奏古筝》一书。一代筝手曹正于扬州传弟子张弓,张弓于扬州收徒众多,并与其他艺人共同积极推动扬州的筝乐普及和琴筝制作。

7.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倡议“让扬州的每条街巷都响起琴筝声”。为满足广大古筝爱好者的需求,张弓和他的同事们恢复了扬州古筝制作,使扬州的制筝业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

       从1986年起,中国音协与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连续七届在扬州举行,既扩大了扬州筝在海内外的影响,也推动了扬州筝乐的进一步发展。当代扬州,遍地弹筝人,制筝逾百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古筝之乡”。

       扬州制筝

       —— 刳筝精细 工艺奇巧

       扬州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刳筝精细,工艺奇巧,选料考究,格调高雅,制作精致,音质绝佳,与扬州玉器、漆器、木雕等传统工艺相结合后,平添几分韵味。

3.jpg

       扬州制作的古筝所用材料有: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制作所用手法有:斧、锯、凿、刨等等。扬州制筝,选料考究,制作精致。制作筝体讲究比例匀称,长短合度,使其音色、音质发挥到最佳,经雕刻、镶嵌、拼接完成后,再入半成品库二至三年,让其再次自然干燥,收缩定形,然后再由油漆工艺师数次制作,使其愈益完善。其装饰与扬州的传统文化和精美工艺融为一体,筝体不仅经过多次髹漆,使其光亮古雅,首尾还可以根据弹奏者的需要,利用扬州的传统工艺如玉器的浮雕、镂空雕,漆器中的螺钿、刻漆,民间工艺中的烙画、麦秸画等技艺,或以名人诗词、书法装饰美化,使其更具扬州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不仅是可供弹奏的乐器,而且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